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
建言(第二十九期) |
|
建 言 第 8 期 (总第二十九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9年8月30日
中美贸易背景下发展壮大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议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长期以来都以合作共赢为主,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近年来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持续恶化,这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无形之中增加了中国跨国公司的贸易成本,直接降低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业务。同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启用了一系列的调查行为,以贸易制裁的方式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活动进行打压。目的是扼杀中国跨国公司产品的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优势。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大国优势将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主动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将助力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跨国公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中国跨国公司形成低端锁定、中高端限制的不利局面。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应坚持采用双向推进的成长战略,其中间接出口和海外并购的低端拓展战略,能够让中国跨国公司获得新的低成本要素和新的市场空间。同时,采取研发外包和战略联盟的中高端突破战略,能够使中国跨国公司获取关键的技术资源,最终实现价值链攀升的战略目标。 一、中国跨国公司低端拓展的战略路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跨国公司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初期所采用的方式一样,更多地是通过出口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但是根据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跨国公司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从产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跨国公司的产品出口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中国跨国公司需要改变以往只依靠产品出口来拓展国际市场的单一手段,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路径需要从直接出口产品向间接出口和海外并购的资本输出方式进行转变。 (一)以间接出口规避贸易壁垒 间接出口是指中国跨国公司将产品出口业务委托给东道国当地的外贸机构或出口商,从而实现了中国跨国公司的生产行为和出口业务相分离。间接出口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中国跨国公司在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前,就可以通过当地的外贸机构或出口商,实现产品的出口和销售。另一方面,借助当地外贸机构和出口商的市场经验,使得中国跨国公司可以有效地规避当地的政治风险、外汇风险和信贷风险等诸多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跨国公司的企业负担。 (二)以海外并购扩大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跨国公司日益壮大,中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行为变得更加频繁。这些现象让许多发达国家感到紧张,因此像美国一样的老牌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优势产业的地位,便开始对中国跨国公司采取极为苛刻的限制措施,不断设置国际贸易的壁垒。海外并购可以实现原出口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从而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中国跨国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代替出口业务,便可以绕过贸易壁垒,从而有效地扩大国际市场。 二、中国跨国公司中高端突破的战略路径 中国想要到达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就需要依靠中国跨国公司的力量。提升中国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中的地位,首先需要成为这个价值链体系中的主要参与者,以便牢牢把握全球价值链的变化趋势。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实力有限,缺乏具有全球领导能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因此,与价值链顶端企业寻求合作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提升技术能力和实现资源升级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以研发外包提升技术能力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研发工作逐渐成为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完成的国际行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承担所有的研发工作,中国在参与研发全球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跨国公司应抓住研发全球化的重要机遇,积极投身于欧美日韩等发达跨国公司的研发外包活动中,积极与发达国家的当地机构开展合作,以“反向创新”的模式融入全球研发网络,同时享受投资母国身份带来的技术外溢成果,以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 (二)以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升级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跨国公司而言,通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都缺乏对核心资源的掌控能力。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使得这种现象愈发严重。因此,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通过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来实现核心资源的共享,以达到中国跨国公司的资源升级。另外,中国跨国公司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还可以借助东道国本土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快速切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东道国的一些壁垒和限制。 参考文献: [1]Cooke, F. L., Wu, G., Zhou, J., Zhong, C., & Wang, J. Acquiring global footpri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human resource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12):184-201. [2]Elia, S., & Santangelo, G. D.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Asset-seeking Acquisitions by Emerging Market Multinational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7 (5):855-866. [3]Heidenreich, S., Mohr, A., & Puck, J. Political strategies, entrepreneurial overconfide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5(4):793-803. [4]崔连标,朱磊,宋马林,郑海涛.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经济影响评估[J].财经研究,2018 (12):4-17. [5]黄河.全球化转型视野下的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J].国际观察,2017(06):122-136. [6]李春顶,何传添,林创伟.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政策的效果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137-155. [7]李珮璘.中外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04):104-112+129. [8]陆亚东.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新视角:复合基础观的概念、内涵与方法[J].管理世界,2013(10):106-117+141+187-188. [9]宋亚非.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2014(05):79-82. [10]周伟,吴先明,Adel Ben Youssef.企业国际化初期的组织结构选择——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管理评论,2017,29(12):116-126.
作者单位: 李 雪 欣 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孙 娜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辽宁省新型智库主任
|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