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二十二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25 9:25:00



建  言

第 1 期

(总第二十二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9年1月25日


关于加快我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辽宁发展海陆产业联动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期。因此,实现海陆产业联动,优势互补,既可以优化陆域产业结构,也可以有力推动海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海洋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海陆产业链互动与延伸,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结合辽宁资源禀赋、海陆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辽宁海陆产业功能的互补与合作,推进产业向上游拓展、下游延伸,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链。重点培育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渔业等产业。

一是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可依据雄厚的陆域装备制造业基础,做大海洋工程装备、高端环保型船舶、邮轮游艇以及船舶配套业等产业,打造海陆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以主机制造厂为核心,上至零部件加工、下到行业应用商的强大产业链。提升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向“制造+服务”转型,产业链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前端和后端业务开展专业服务。

二是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应依托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在辽宁港口集团基础上,全面整合港口资源,打造以大连港为龙头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港口群,深入推进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依托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的加快落实,大力推进以港口为核心的大枢纽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打造更多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海陆联动发展。此外,可以学习山东青岛中韩两国陆海联运的经验,突破省域界限,发展区域间及国际间的陆海联运,建立与日本、韩国等国合作的海铁联运新模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现有的“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条国际大通道基础上,构筑更多的(“辽新欧”“辽珲俄”)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

三是在现代旅游业方面,将海陆旅游资源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辽宁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和海陆旅游产业链的互动延伸,形成滨海旅游服务产业体系。辽宁文化资源丰富,享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可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如海洋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重塑辽宁文化旅游整体形象。辽宁高铁运营总里程全国第一,应大力开发高铁沿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整合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加强沿线城市的合作,同时以高铁为媒介,加大对辽宁的宣传。

四是在现代海洋渔业方面,利用辽宁海洋渔业的优势,促进海洋渔业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全产业链的发展。学习美国、挪威、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现代化远洋渔业,并拓展与内陆渔业、陆域食品加工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餐饮、物流、旅游等产业的产业链。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在研发方面。大力促进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联合技术研发,实现省内科技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辽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实现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互动双赢。推动海陆技术知识的融合发展,提高海陆产业技术通用性。推动辽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如京津地区拥有大量的科教资源和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区位优势,辽宁应主动承接京津地区高新技术辐射,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步伐。政府应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共同研发、共享资源,有力保护知识产权。

二是在成果转化方面。基于市场需求遴选科技成果,与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化研发,跟踪高校和企业的对接过程,切实解决运营层面的问题。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辽宁创办公司或与省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第二,政府支持建立和运营特色科技孵化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众创空间”的建设。第三,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分层次建立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东北科技大市场的服务、共享、展示、合作、交易、转化等功能,实现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项目与资本零距离、精准化对接。第四,健全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既要加大财政投入,也积极探索建立民间金融、保险机构和投资机构投入创新风险投资,利用政策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人才方面。要建立人才保护和使用机制,制定政策保证其工作生活条件,保护其知识产权和合法收益,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给予股权或期权奖励。设立高级人才引进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和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建立起多种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

三、加快海岸带的开发与保护,推动临港经济的发展。

依托海岸带的自然资源优势,辽宁应积极将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及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向上下游扩展,形成综合海洋产业体系。辽宁海岸带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基地,应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海洋石化加工和新材料等产业。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形成特色临港产业群。加快临港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注重实施产业链招商,大力推进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能力。

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辽宁有丰富的海陆资源,临港产业发展较快,雄厚的工业基础,因而应力争成为陆海统筹国家战略示范区(先行区)。促进各市政府在制定规划布局、消除行政壁垒、整合管理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能力等方面的通力协作。打造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软环境,一是建立辽宁海陆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宣传省内企业发展状态、企业营商环境和企业合作意向,积极打造并宣传“辽宁品牌”;二是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装备制造业管理服务模式的经验,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和推动大项目建设,实施“互联网+海洋”信息化战略;三是建立海陆产业联动重点项目库,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以加强海陆产业之间的联系;借助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积极发展海洋保险、海洋金融等产业;四是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全国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其产业转移等。



作者单位:

姜    丽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辽宁省新型智库专家

孙    娜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辽宁省新型智库主任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