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十六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6/25 9:50:26



建  言

第 4 期

(总第十六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8年6月25日





全球价值链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魏巍 李焱 郑凌雨


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向更高层级攀升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中国制造 2025”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装备制造业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此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升级。

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机理,从而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升级路径,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工业主体。201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319.2亿元,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0%,其中主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及占比见表1。


表1 2017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

主要行业

增加值比率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汽车制造业

3.10%

13.10%

通用设备制造业

5.90%

5.3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4.60%

4.10%

冶金工业

5.90%

1.7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4.80%

2.60%

数据来源:《2017辽宁省统计公告》

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仍然处于整条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从事基础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和效率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和地区差异见表2。

表2 2017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分行业分地区工业销售产值 单位:亿元

金属制品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仪器仪表

全国

39334.97

48337.12

37672.91

80440.37

20293.17

74163.8

98457.24

9441.41

辽宁

492.46

1181.16

608.47

2670.55

955.86

700.27

476.22

125.27

北京

275.42

473.80

499.09

4678.46

381.23

669.84

1983.62

253.83

上海

865.71

2452.92

1104.48

5821.11

741.09

2039.15

5077.34

344.63

江苏

6367.55

9088.57

6451.61

7790.5

3770.8

17216.82

18864.38

3711.33

浙江

2375.03

4226.41

1616.59

4447.86

1406.74

6475.26

3177.37

784.21

山东

5758.46

8281.56

6309.68

7030.35

2168.51

6231.69

5725.62

877.43

广东

5980.48

3787.14

2768.09

6792.37

1354.94

12974.31

32656.77

979.62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在装备制造业内部,辽宁省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综合能力较强,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最具活力的支柱行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则处于中游位置,综合能力一般;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则处于下游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图1   2017年辽宁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出口交易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从2017年的出口交易货值来看(见图1),辽宁省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方面占比较大,具有较好的国外市场,竞争力较强;辽宁省在电器机械、通信设备、仪表仪器等行业方面出口较少,在国外占有较小的需求市场。总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求,这一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1)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较低

辽宁省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在不断增加,但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上升速度不快,在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偏低(见图2)。此外,辽宁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远低于其他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江苏省和广东省存在很大的差距。

图2 辽宁省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


数据来源:2005-2017 《辽宁省统计年鉴》

(2)技术结构高级化发展程度低

广东省和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明显,其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值在装备制造业总体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而辽宁省的升级程度较低,由于技术进步的瓶颈和对技术不够重视,导致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技术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3)产业集群化程度低

辽宁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份额低于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产业集聚度不断下降,有逐步被边缘化的趋势。辽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领域集聚程度最高,在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领域集聚程度上升最快,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领域集聚程度下降最明显,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领域集聚程度最低。

2.原因分析

(1)科技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融资方式单一,部分子行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

(2)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集成能力

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的规模、能力、水平是全国领先的,产品的门类相当齐全,具有装备成套的基础,却没有形成装备成套基地。例如,辽宁省的一批有实力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单机设计制造能力,但由于缺乏具有较强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供应商,配套能力差,成本高,难以形成以大型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尽管有诸多优势,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装备成套的市场竞争优势。

(3)优秀经营人才的缺乏和大批专业人才外流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用人机制严重滞后,在国内竞争激烈的高级人才的抢夺中不敌东南沿海地区的政策和优惠条件,造成辽宁装备制造业高级人才的短缺。

三、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技术结构的升级能够使装备制造业在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生产模式等价值链环节提高效率,同时增强出口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1)完善技术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政府应重视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鼓励研发团队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和政府要营造重视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重视员工福利和发展。

(2)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的投入对研发程度与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政府应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改善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出针对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别制定优惠的政策内容,给予技术研发充分的资金和信贷支持;明确奖罚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装备制造企业服务;规范技术经费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应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鼓励企业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思想;引导企业引进并吸收转化新技术、新装备;使其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侧重技术装备制造业等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则可以组织创新竞赛,以提高企业员工创新积极性。

2.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集约化水平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优化。而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形成配套的产业集群,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制造业产业层次化发展

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倾斜;针对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积极向价值链的上游和产品链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拓展,从简单追求劳动成本节省转向整条产业链的综合提升。

(2)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

充分发挥辽宁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推动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等领域的发展;政府要加强软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建设良好的交通设施、通讯基础、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吸引和促进更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本地区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服务业、科技咨询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3)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步伐

加大创新支持力,着力健全制造业区域创新网络体系;积极与其他企业建立信息网络的联系,互通有无共同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4)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产业集群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依托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的专业园区,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专业化生产,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中枢产业和中场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多方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渐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创新营销理念,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面对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和两种局面,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应积极开拓国内外产品市场,努力提升产品营销能力,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1)树立品牌意识

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品牌产品的生产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产品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建立品牌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品牌资讯和相关信息。

(2)拓展营销渠道

大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寻求企业间的国际化战略协作,拓展国际市场势力范围;加强与国外的经销商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出口商品高级化。

(3)形成自己的价值链

深度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同时利用大国优势拓展以我国优质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垂直专业化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外资流入;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动辽宁省的专业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的产品输出及境外投资。


作者单位:

魏  巍 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

辽宁沿海开放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李  焱   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

辽宁沿海开放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

郑凌雨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贸易学研究生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