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十一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9 13:12:00



11

(总第十一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7年10月9


以自贸区建设为依托

把沈阳市打造成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思路


2017年76日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地,在11座城市夺得这一称号中东北仅有沈阳一家入围。这也是继今年41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挂牌以来,沈阳的又一喜讯,也代表着国家对于沈阳市发展的肯定。沈阳中心城市的成功获批对正处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沈阳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规划未来,振兴辽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展开,需要做的工作更多,需要破解的难题、矛盾更为复杂。因此,沈阳要高效率地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市,必须找到强有力的依托。而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正是沈阳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强有力依托。沈阳应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这一依托,把沈阳建设成中国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科学化、国家化的城市高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自贸试验区建设给沈阳市实施中心城市的战略带来了重大机遇

沈阳是我国特大型、具有综合性优势的区域中心城市,其凝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强,对辽宁和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国家一直把沈阳确定为东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沈阳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装备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沈阳科技和人才实力雄厚,科技人才的规模、科研成果的数量、科研院所的水平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方面的研发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清前文化、民国文化、现代工业文化遗迹丰富,有较强的历史人文影响力。沈阳区位优势独特,位于东北亚的地理中心,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网,是我国通向东北亚、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是我国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商贸、金融、物流中心之一,担负着集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重要使命。

中央在关于包括沈阳片区在内的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中明确规定:辽宁自贸试验区要“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对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中央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与沈阳打造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战略思想完全契合。因此,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为沈阳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城市提供极为难得的重大机遇。

二、沈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营商环境还需改善。目前,沈阳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上半年,沈阳在全球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中已上升到了第78位,比去年底提高了14位次,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好评。随着沈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所需要做的工作更多,需要破解的难题、矛盾更为复杂。因此,沈阳要高效率地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好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2.沈阳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偏低。 去年沈阳市进出口总额14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进口总额72.9亿美元,下降15.7%;出口总额67.9亿美元,下降5.0%。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由于沈阳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偏低,沈阳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特别是主要依赖投资这驾马车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使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沈阳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主要症结之一。因此,沈阳市应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快速实现沈阳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来促进沈阳市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进而形成开放与改革互动融合发展、促进沈阳市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3.外贸依存度较低。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沈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85.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3%。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态势的话,按照外贸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GDP 增长1个百分点的一般发展规律,那么,今年外贸的增长将会为沈阳市经济增长贡献3个百分点以上。如能做到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彻底改变外贸对沈阳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长期徘徊在正负一个百分点的落后局面,更有助于沈阳彻底摆脱经济下行的压力,推动沈阳进入全面振兴的快车道。

4.发展环境尚存在一定差距。 谁的环境好,谁的后劲足,谁就能笑到最后;哪个地区的环境放心,哪个地区的百姓幸福指数就高。现代化国家化中心城市是由经济规模、国际金融、商贸物流、信息中介服务、交通运输、会展及国际会议等各类经济综合要素构成。同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沈阳的体制和机制同国际惯例尚未完全接轨,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同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城市文明程度不是很高。因此,沈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应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近期应重点在全力构建东北亚装备制造业研发、制造和交易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会议博览重要城市上下功夫,远期可提出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城市,但任重而道远。

5.沈阳经济体量仍不够大。目前,沈阳不仅同东北亚主要发达国家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有很大差距,而同国内东北亚区域内的北京、天津两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上半年共有12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6.9%的水平。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有大连、哈尔滨、沈阳,均位于东北地区,其中大连为6.8%,哈尔滨为6.6%,沈阳为-0.4%,沈阳也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从经济总量上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长春、哈尔滨、沈阳均在3000亿元以下。

6.现代服务业尚不够发达。去年沈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5%,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4.2%。沈阳市服务业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等“五大中心”为目标,实施创新发展金融业、做强做优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做大做强会展业等举措,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换。

三、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依托”,把沈阳打造成为国际化城市高地的对策建议

除了依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来建设我市以外,中心城市还需担负着带领区域内其他城市发展的职责,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沈阳依托自贸区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市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政府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依托自贸区下放到中心城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再造工作流程以此激发和释放企业、社会创新创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市场发展活力,以此深入推进全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如创新的政策扶持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科技创新产品和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投融资方式、建立高效的利益驱动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等。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沈阳应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检验检测、远程咨询等增值服务;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等等,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2.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要进一步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要以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加速企业聚集,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产业以及国内外百强企业的聚集。要通过引进全球知名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和领军企业,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以推进铁西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集群内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我市具有基础优势的航空、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业、工业服务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升级。推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和联盟化发展,强化制造业强市的“产业组织依托”。在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把沈阳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沈大创新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完善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沈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沈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力争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沈阳,以此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提供创新动力;要推进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建设企业与科研院所等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要搭建起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为建设科学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市提供“不竭的动力”。

3.打造国际产业投资贸易合作平台,建设物流枢纽基地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跨区域、跨国兼并重组、设立企业,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双向投资合作的新机制,构建连接亚欧海陆空大通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和国际航运中心,全面加强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合作和开放。提升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能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企业协同、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链,形成若干高效协同、资源共享、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条。 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实现企业互促互进、抱团取暖,形成技术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紧密、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整合。特别是要依托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搭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加快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产业投资贸易合作平台。

4.建设东北地区人才高地,推进自主创新

要充分自贸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建设东北地区人才高地: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强化激励,吸引领军科学家、企业家、归国创业人员等高端人才,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二是要加大对海外人才服务力度,推进国际人才进出便利化,实行更加开放的永久居留政策,营造国际化、便利化的人才服务环境,创新人才服务体系。三是要依托自贸试验区的体制机制、政策创新的叠加优势,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高端和实用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加快建立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体制机制,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5.培育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型竞争型城市

以全要素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产品质量、技术和品牌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培育沈阳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型竞争力。在要素层面,要进一步强化要素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要素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加快实现要素优势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并将高级要素融入产品、企业以及产业中去,找准要素质量提升着力点,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在产品层面,要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加强出口产品品牌建设,研究制定《沈阳出口产品品牌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在企业层面,要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企业,给予这些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质量体系认证、国外商标注册、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信息发布、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以大力支持。

6.优化引进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模式

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优化引进外资结构,统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环境污染、城乡统筹、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利用外资的策略上要重视产业关联环节,助推产业集群升级,有利于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有利于我市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布控价值链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7.加快构建双向投资促进合作新机制,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

应立足沈阳制造业领域的新优势,鼓励大型机械设备、成套设备等机械制成品制造领域的企业“走出去”,进而带动沈阳相关配套产业的大发展。加快形成“走出去”的产业优势,鼓励沈阳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优势产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韩、朝等国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完善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持体系,促进由装备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产品输出、服务输出和标准输出并举转变,加大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引导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建设境外园区。推动日、韩、俄等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发展。探索与东北亚各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娱乐等专业服务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加快构建双向投资促进合作新机制,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

8.提高经济的外向度,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依托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发挥和进一步提升本片区、联动区以及全市制造业优势,打造以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IC装备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航空、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制造、新材料、发电设备制造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基地,提高产品智能化、精益化和服务型制造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大幅度地提高我市经济的外向度。进一步调整进口产品结构,强化进口对提升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沈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功能,既要实现外贸“大进大出”,更要实现“优进优出”。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根据沈阳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选择地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升级。

9.推进与东北亚全方位经济合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沈阳应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沈阳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节点的区位、交通、产业及人文等综合优势,创造性地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扩大和丰富东北亚区域合作内涵,全面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巩固对日、对韩合作,加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东北亚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10.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服务体系

要建立政府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开展市场预测,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可靠、权威的国内外政策、市场需求、投资环境和法律法规等信息。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强化资产评估、法律、会计、投资风险评估、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撑,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涉外中介组织服务体系。





作者:

孙丽,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辽宁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本文是沈阳市智库咨询2017年度重大研究课题《关于建设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中心城市有关问题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