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七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8/1 10:25:00



7

(总第七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7年8月1


中俄专家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合作献计献策

—2017年欧亚经济政治论坛之中俄学术会议综述

周  帅    刘洪钟


“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俄罗斯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方面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六条经济走廊有三条经过俄罗斯。所以,强化中俄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6月23-25日,由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协办的“2017年欧亚经济政治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合作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及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国际铁路研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具有深度的探讨,为中俄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贡献智慧。

一、“一带一路”与中俄合作

要从新的国际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经贸合作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研究员认为,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中美俄三国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同时近年来“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日趋发展,对于中俄关系,要基于美俄关系和美中关系来做判断。美俄关系会有改善,但不会出现大反转。美中关系在今年四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访美后有所改善,不过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中国不能在特朗普所关注的经贸问题上退让,他极有可能会在南海问题、在韩部署萨德问题、人民币汇率操纵问题、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美韩强化同盟等问题上挑起争端。而俄美关系改善,中俄关系会出现一定的弱化,但中俄关系不会出现大倒退。中美俄三边关系中传统的“二对一”模式无助于解决现已存在的问题,三国加强经贸合作在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俄罗斯担心中国加强同中亚国家关系会削弱俄的影响力、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友好、国内资金缺乏、投资效益率低和周期长都是中俄区域合作中潜在的风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前副校长斯坦尼斯拉夫教授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转变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态度;对于“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上合组织发展,中俄不会发展成结盟关系,上合组织会逐步转变为经济俱乐部,为地区各国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一带一路”会为欧亚经济联盟带来其所需的资本,未来“一带一路”可能会发展成为经济能源联合体。

中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能否成功推进,前提条件之一是观念认知上的对接。辽宁大学曲文轶教授认为,俄罗斯民众对于中国国际角色的看法就是这种认知的基础。一方面与学者关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色彩淡化”的判断不同,思想政治倾向仍旧在俄罗斯人的中国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基础的意识形态外交不同,这里指的是对于自由市场的拥戴还是对于本国独特性的强调,与俄罗斯人看待中国的态度之间存在显著联系,而且,党派归属也影响到对于中国的认知,统俄党的支持者倾向于肯定中国的角色,而俄共的支持者则偏向于负面看待我国的角色。另一方面,对于美国霸权的不满以及对于西方打压俄罗斯的威胁的感知,并未如精英阶层那样转化为对于对方国际角色的肯定乃至促进双边合作,相反,反西方倾向会导致对于我国国际角色的否定。美国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很可能导致俄国人反美情绪高涨,而民族主义高涨的潜在风险之一,就是对于崛起中国的敌视。

大欧亚与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德米特里教授认为,当前大欧亚一体化进程是90年代和21世纪初一体化进程的延续。世界经济的动力来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近代史上第一次尝试改变经济关系,中国试图在欧亚地区构建交通网,着眼于数十年或数百年的稳定发展,沿线国家均可自愿加入,不过“一带一路”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如美国担忧中俄密切协作所采取的制约政策,北约、亚洲的军事机构机制所采取的制约政策。“一带一路”的推动也要考虑到其他大国的政策,如美在韩布置萨德导弹系统,韩国事实上加入到了制约俄中两国之中。特朗普政府更注重双边关系合作,这削弱了多边合作机制,虽然美国退出了TPP,但美国并不想失去亚太霸权位置,所以可能会选择军事等硬实力来制约中国。同时,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和石化价格下跌影响,使欧亚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而“一带一路”是一个选择,但并非唯一选择,俄中合作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中俄合作伙伴关系也不会发展成军事上反对美国的同盟。在特朗普上台以来,俄学界在思考如何构建同美经济双边关系,但俄罗斯会遵从一个底线是俄中关系,俄中关系是考虑美俄关系的基础。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孙景宇副教授研究发现,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小于与“一带”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小于与独联体成员国及蒙古的双边贸易成本,也小于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成本也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入的增长。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国家是中国开展贸易的优先对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停滞常态化的情况下,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对于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在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规则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多样性,除了应当重视政府间的协调之外降低政策性或歧视性贸易壁垒外,还应注重经济手段在解决贸易纠纷、保障交易顺利进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建立一些技术性的新型智库以协助建立对接平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叶列娜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可形成新的欧亚经济交通管网,构筑欧洲与中国的新经济走廊,使沿线国家各取所需。这不仅可减弱已有的投资贸易障碍,而且地区本币交易也可削弱美元体系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学界也对“一带一路”项目有所回应和讨论,大欧亚合作不能离开与“一带一路”战略项目的对接,这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绘制对接蓝图。

“一带一路”的提出、推广与实施,为构建一种新的“大欧亚”合作框架提供了难得机遇。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万青松副研究员认为,为推进“大欧亚”合作,中国首先应该摒弃“陆权说”与“海权说”的传统思维定式,塑造“大欧亚”合作思维意识;其次,将跨国政治协商、谅解与信任,视为推动“大欧亚合作”的第一要素;最后,深化大国政治共识,拓展合作空间,重视与俄罗斯共同谋划和推进“大欧亚”合作。“大欧亚”合作的核心是中俄战略合作。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可从三个层面着手。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戚文海研究员认为,首先,在观念层面,文化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使双方在遇到问题时求同存异;其次,在体制层面对接,中俄尽管都是转轨国家,但双方在转轨方面都存在差异,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对接和了解;最后,在机制方面对接,中俄双边已经有比较健全的机制,但在部门间和地方间对接现有机制还不健全,如风险评估机制、法律保障方面、知识产权方面等不够健全,使合作受制于这种不健全的机制。中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对接,第一战略方面,在口岸交通对接。第二个抱团意识,打造三个重要经济带和城市群;第三个联动意识,自身发展要与周边省区要有整体协调和沟通。

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存在两大风险。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巴维尔教授认为,第一个风险来自安全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恐怖主义威胁很大,所以致力于解决军事和政治问题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也应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协调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第二个风险是政治动荡,一方面是因为中亚国家正在经历着政权易手,另一方面是经济形势低迷。为了安全起见,“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从俄罗斯跨西伯利亚铁路作为主线,这样能够减少风险,并能推动中俄边境地区的协调发展,如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

关于跨国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韩爽教授认为,跨国直接投资在高收入水平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在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状况是提高跨国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中的关键因素。在高收入水平国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产业吸收跨国直接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是应该重点考虑投资和较容易达成合作意向的产业。而在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中,运输和存储;信息与通讯;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与保险中介这4个产业吸收跨国直接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这也正是目前“一带一路”在这些国家重点开展合作的产业领域。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阿丽娜副研究员认为如果北线的“一带一路”经过俄罗斯,则会形成农业经济带和能源经济带。当前俄罗斯面对欧美制裁食品农产品禁运问题,俄罗斯希望中国投资畜牧业以增加就业岗位,而中国更注重土地租赁业、畜禽养殖,中俄农民会产生利益冲突。同时俄罗斯也希望在能源领域获得中国的投资。不过两国合作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条件,最为明显的就是人才的缺乏,如能掌握两国语言的能源专家、高危职业人员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交流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教育与人文交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关雪凌教授提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俄关系将对全球局势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而中俄教育和人文交流将对促进中俄关系向好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俄罗斯研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从事中俄政治、经贸往来相关理论政策研究的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相关领域研究人才后备梯队青黄不接。

关于“‘欧亚’货运和客运高铁建设”问题。俄罗斯国际铁路研究委员会主任鲍里斯教授认为,中俄铁路项目合作是双赢的,也是一带一路具体落实的重要举措。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尤其是欧亚交通对接,得到了民间和政治界的友好回应和支持,将成为地缘政治发展的推进力。在俄罗斯过去的发展中,早就存在建立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的迫切要求。同时俄罗斯自身也有着交通优势,中俄合作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两国曾签署俄铁和中铁合作建议。通过铁路来转卖中俄商品是建立交通直达线的重要动因,双方达成了电商等合作协议。高铁既可以用来转运电商贸易商品,也可以用于客运,还可以运输其他高附加值的商品。建立高效的转运贸易中心和路线,同时可使得乘客旅行更为便捷。这不仅涉及政治外交,也涉及地理技术性研究。俄元首也越来越将视野放在一体化方面,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民心和人文上的,只有这样双方才可以越走越远。

关于“一带一路”框架下对俄沿边口岸问题,黑龙江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马友君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是大战略,需要具体的实施点,而货物流通离不开口岸,因此口岸建设是重要的立足点。不过口岸也是双方合作的一个约束,两国口岸建设存在巨大差异。相对来说,中方口岸建设比较快,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资源缺乏,进展稍慢,中俄对接贸易并没有较好解决。当前口岸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口岸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鸡肋。第二,俄方口岸发展缺乏必要资金,而中方口岸人口较少。中国大部分口岸建立在人口较少的县级区域,这种地方口岸难以支持中央发展。第三,口岸工业结构比较落后,难以支撑未来发展。未来需要优化口岸布局,打造口岸群,这样才能更好的支持“一带一路”发展,以点带面来推进东北发展。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空间内无缝对接交通体系建设。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社会和经济创新中心主任拉丽莎教授认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集装箱运输总量巨大,但经过俄罗斯的集装箱份额比较少,从战略方面考虑,需要创建良好转运条件,促进俄罗斯份额增加。这就需要铁路线路改建升级,建立新的交通走廊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提升运量,最终实现无缝转运。无缝转运系统创建了一体化技术系统和指标,最终实现迅速和便捷的服务,使得参与者均获得收益。同时运用不同指标来衡量服务以监督我们的运营质量,比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性服务便利性等指标,并进行量化处理,也可参考电商服务指标。另外,目前中俄铁路对接时宽轨和窄轨的不同,已有技术可以解决。

四、区域政策与发展模式

关于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与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对接合作。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郭连成教授认为,基于功能划分、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与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对接合作是一种现实的选择。首先,可以建立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陆海联运通道,实现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其次,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应从物流领域的对接合作开始,南北呼应,共同打造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最后,启动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能源、港口和渔业合作,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

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需要所有国家参与,一个国家不能撑起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莫斯科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叶夫盖尼教授认为,新型一体化进程如“一带一路”和“大欧亚”的基础是新经济的发展。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范围,因此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中国将自己的发展模式,特别是金融方面转移到中亚地区,可能会制约中亚发展。双方合作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新建的高铁可能缺乏客流,双方的协作速度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双方有自身利益和观点,从俄罗斯来看,没有动力来推动一些可能对俄罗斯没有实际利益的合作。此外为推动更好的合作,双方可以加强贸易简化进而优化。双方可以不断探讨合作的新方式以优化服务。

关于俄罗斯“向东转”战略下的远东发展模式。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于小琴副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向东转”战略主要有两方面,对外扩大与亚太国家尤其是与东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对内发展远东地区。俄罗斯“向东转”战略中,对外关系与国内政策密切互补。我国在与其进行对接合作时也应注意防范风险,首先,在确定远东超前发展区具体发展方向时,政治考虑压倒经济需求。因而,国外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俄联邦和地方法律,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未来应有一定的把握。其次,俄罗斯东部超前发展地区的建设数量未最终明确,俄罗斯近年来紧缩财政应对大区建设任务艰巨,吸引投资任务迫切。最后,俄罗斯远东的投资环境落后,开放程度低,限制了外资进入。





作  者: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刘洪钟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