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六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7/5 10:14:00


6

(总第六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7年7月5



以自贸区建设为战略“支点”快速推进

我省供给侧结构改革


王厚双   孙  丽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如何彻底摆脱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初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抓住了辽宁振兴的主要矛盾,明确了辽宁振兴的主攻方向。辽宁建设自贸区,为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支点”。

一、自贸区建设为辽宁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支点”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同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辽宁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也需要寻找出恰当的“支点”。

回顾辽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机遇、优惠的政策。首先是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这使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缺少支持其继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支点”,失去了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先机和比较优势,导致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不但如此,在这一过程中,辽宁承受了更多的全国改革开放的成本,经济逐渐陷入了困境。在国家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虽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还没有形成能够充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挑战的能力,导致辽宁的发展仍在困境中徘徊。

当前,自贸区的建设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辽宁的全面振兴带来了重大机遇。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家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有明确的规定:辽宁自贸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努力将自贸区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在关于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辽宁自贸区要“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对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国家关于辽宁自贸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的战略思想完全契合,指明了辽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自贸区的建设为辽宁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支点”。辽宁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战略机遇,主动作为,奋楫争先,以更大的魄力、更强有力的举措,充分利用辽宁自贸区建设这一战略“支点”,撬动供给侧改革,推进辽宁的全面振兴。

二、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精准定位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在全方位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复杂,需要弥补的“短板”众多。应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以快速弥补体制机制和外向型经济水平偏低的“短板”为龙头,全方位地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

(一)辽宁缺乏整合体制机制优势的动力,存在着明显的体制机制“短板”

为什么产业基础良好、资产存量巨大、科教优势明显、技术人才众多、基础条件较完备、区位优势独特,而且近十几年拥有国家政策倾斜支持的我省经济发展会陷于困境?受旧的体制机制惯性的制约已成为共识。但是,实事求是地看,辽宁对旧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从来就没停止过,甚至可以说,我省是国内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先行者”,如早在1984年沈阳被列为全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城市进行企业破产改革试点;20世纪90年代初,我省是资本市场改革等诸多改革的试水者、领跑者。然而,这些改革大都是授命式、局部性的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呈零打碎敲的碎片化状态,缺乏全方位、主动性、创造性、集成性的体制机制改革,从而使我省的体制机制改革由“先行者”变成了“滞后者”,变成了“无果之花”。因此,辽宁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缺乏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把自身的优势整合在一起的体制机制优势,存在着明显的体制机制“短板”。目前,历史性的机遇再一次眷顾辽宁,辽宁自贸区的建设契合了我省全方位、主动性、创造性、集成性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我省的一次弥补体制机制“短板”的重大机遇,更是我省弥补体制机制“短板”的战略“支点”。

(二)同其他方面相比,辽宁外向型经济发展慢、水平偏低的“短板”尤为突出

就经济外向度来看,我省的经济外向度只有21%,全国平均水平则是39%,我省经济外向度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半,而且还在呈下降趋势。与先进省份相比,外资、外贸、对外经济合作等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低,而且更是处于下降态势之中。例如,近十多年外贸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徘徊在负的两个百分点左右,只有少数年份是正数。

辩证地看,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这一“短板”也为我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很大的作为空间。例如,今年第一季度我省外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据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为167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其中,出口值749.9亿元,同比增长18.7%。以自贸区为代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吸引境内外投资的重要载体。一季度,我省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进出口值达322.9亿元,同比增长98.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3%。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态势的话,按照外贸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的一般发展规律,那么,今年外贸的增长将会为我省经济增长贡献4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外贸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能够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再加上外资、对外经济合作的拉动作用,那么对外开放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达到8个百分点左右。倘若能如此,这不但有利于彻底摆脱我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持续下行的压力,而且更有利于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因此,我省应充分重视快速弥补开放型经济水平偏低这一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以自贸区建设为战略“支点”,以弥补制约辽宁全面振兴的“短板”为龙头,全方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自贸区”建设全方位融入辽宁的改革开放和全面振兴,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我省撬动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支点”,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依托自贸区建设,全面弥补我省体制机制的“短板”

1.着重弥补国内外竞争适应性不强的体制机制“短板”。

所谓体制机制的国内竞争适应性,主要指是否能够适应国内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竞争的要求;而体制机制的国际竞争适应性,主要指是否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特别是能适应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力。凡是国内外竞争适应性强的体制机制,其国内外竞争力就强,其发展就有活力。因此,我省要围绕体制机制的国内适应性和国际适应性来弥补辽宁体制机制的“短板”,应充分发挥自贸区建设所赋予的先行先试的先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全方位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加快推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放大体制机制创新的溢出效应;总之,全面提升体制机制的国内外适应性,为我省的全面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要依托自贸区建设弥补我省体制机制创新的“短板”。

国家实施自贸区建设战略目标指向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自贸区的建设,以全方位地、深度的对外开放形成对国内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的“倒逼机制”;二是依托自贸区的建设,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的先行先试,以此对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的国内外适应性进行“压力测试”;三是对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因此,辽宁要依托自贸区的建设,先行先试地快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弥补我省体制机制创新的“短板”,将体制机制创新性改革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复制推广,全面提升体制机制的国内外适应性,促进辽宁的全面振兴。

(二)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快速弥补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偏低这块“短板”

1.要依托自贸区的建设,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新体系。

一是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构建立体的对外开放大通道。我省应在以“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对外开放大通道的基础上,快速建设国际性信息港,构建国际数字网络通道,为大通关、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流通与交换提供服务,从而进一步构建陆、海、空、数字网络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对外开放大通道,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临路经济、临港经济、临空经济的发展。二是依托陆、海、空、数字网络四位一体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合作,推进“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沿线对外开放经济走廊的建设,进一步延伸我省对外开放触角、扩展我省对外开放的空间,带动我省产业的有序转移,进而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三是要以辽宁自贸区的大连、沈阳、营口片区为龙头,以陆、海、空、数四为一体的立体的对外开放大通道为支撑,联动我省沿海各港口以及我省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中韩自由贸易合作示范区等,带动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等快速而高效的流动,使其成为推动我省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2.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培育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型竞争力。

要以全要素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产品质量、技术和品牌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培育我省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型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要素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要素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加快实现要素优势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并将高级要素融入产品、企业以及产业中去,找准要素质量提升着力点,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在产品层面,要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加强出口产品品牌建设,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地方法规,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在企业层面,要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企业,给予这些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质量体系认证、国外商标注册、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信息发布、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以大力支持。

3.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创新利用外资模式。

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优化引进外资结构,统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环境优化、城乡统筹、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利用外资的策略上要重视产业关联环节,助推产业集群升级,要有利于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有利于我省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布控价值链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双向投资合作促进新机制,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

应立足我省制造业领域的新优势,鼓励大型机械设备、成套设备等制造领域的企业“走出去”,进而带动我省相关配套产业的大发展。加快形成“走出去”的产业优势,鼓励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优势产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韩、朝等国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完善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持体系,促进由装备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产品输出、服务输出和标准输出并举转变,加大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引导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建设境外园区。推动日、韩、俄等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自贸区内集聚发展,提高其在我省的积聚和扩散效应。探索与东北亚各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娱乐等专业服务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加快构建双向投资促进合作新机制,提升国际合作的层次。

5.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我省制造业优势,打造以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IC装备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航空、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制造、新材料、发电设备制造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基地,提高产品智能化、精益化和服务型制造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大幅度地提高我省经济的外向度。进一步调整进口产品结构,强化进口对提升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功能,既要实现外贸“大进大出”,更要实现“优进优出”。在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根据我省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选择地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升级。

6.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完善开放型经济服务体系。

要建立政府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开展市场预测,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可靠、权威的国内外政策、市场需求、投资环境和法律法规等信息。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强化资产评估、法律、会计、投资风险评估、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撑,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涉外中介组织服务体系。







作   者:

王厚双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博导,辽宁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孙  丽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辽宁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