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四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6/27 9:03:58

4期

(总第四期)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17年5月24日


加快推进辽宁建设海洋强省的思考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的战略构想,充分显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辽宁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唯一的沿海省份,加快海洋强省的建设能够有效带动辽宁经济发展,为东北地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新常态”下辽宁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

海洋强省是指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扎实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丰富的海洋资源,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应是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达,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完善的省份。海洋强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有关海洋强省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海洋经济总量、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交通、海洋生态六大方面。

一、辽宁“十三五”时期建设海洋强省的基础和潜力

(一)基础条件

1、海洋经济总量及贡献度

2015年辽宁省海洋生产总值为3917亿元,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辽宁省在沿海11省市中位于第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图一)。辽宁省的海洋生产总值与同时期位列第一名的广东相差甚远,差额达9312.8亿元。


图一 2015年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

2、海洋产业结构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辽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有所优化,2015年辽宁省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10.7%,第二产业占36.0%,第三产业占53.3%。但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辽宁产业结构比略有不当,第一产业在本地区海洋经济中的比重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高。


图二 2015年沿海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构成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

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较为接近,第二产业占36.0%,第三产业占53.3%。第三产业占比与其他海洋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如广东和浙江等省)相当。

3、海洋资源利用水平

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辽宁省的海洋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无论是在海洋捕捞还是海水养殖方面,辽宁省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多数指标位列第3-6位(表1),说明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且辽宁省在水资源总量、湿地面积、盐田总面积、海盐产量等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


1  2015年辽宁海洋资源部分指标及其排名

各类指标

总值/量

在沿海11省市中的排名

海洋捕捞产量(万吨)

107.6

6

远洋捕捞产量(万吨)

33.03

3

海水养殖产量(万吨)

289.05

4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463.2

5

湿地面积(万公顷)

139.5

4

盐田总面积(公顷)

34632

4

海盐产量(万吨)

128.70

4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

4、海洋科技实力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就各单项指标而言,2015年辽宁海洋科研机构数为22家,在沿海11省市中处于第3位;辽宁省从业人数为2246人,在沿海11省市中处于第6位(表2)。可见辽宁省海洋科研机构及从业人员规模处中等水平。


2  2014年11个沿海省份海洋科研及教育成果比较

省份

机构数(个)

从业人员(人)

发表科技论文(篇)

出版科技著作(种)

课题数(项)

专利授权数(项)

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件)

天津

14

2772

1039

14

751

96

191

河北

5

547

494

48

90

4

13

辽宁

22

2246

442

14

391

474

1954

上海

15

3866

1058

21

1131

730

2224

江苏

11

3161

1196

17

2202

142

271

浙江

20

1914

525

16

619

193

124

福建

14

1156

304

7

608

20

273

山东

21

3922

2275

29

1633

230

777

广东

25

3835

2152

23

2140

216

695

广西

11

1199

190

0

101

33

51

海南

3

277

78

2

10

6

13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

从其余指标上看,辽宁省仅在专利方面具备比较优势,2015年辽宁省专利授权数为474项,在沿海11省市中排名第2名;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为1954件,排名第2名。与传统的海洋科技教育强省山东省和海洋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省相比,辽宁省在机构数、从业人员、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课题数、专利授权数、拥有发明专利总数这几项指标上均处于劣势。

5、海洋交通建设

港口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基础,同时也是海洋与陆域、国内与国际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资源。2014年辽宁省生产用码头泊位为376个,在沿海11省市中位于第6位,处在中等地位。就万吨级以上泊位数来看,辽宁省拥有泊位数达194个,位于广东、山东、浙江之后,处在全国第四位(表3)。


3  201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基础设施比较

天津

149

102

50063

33

1301

河北

172

139

88984

4

135

辽宁

376

194

98354

608

1798

上海

608

156

68273

178

3362

江苏

129

57

23908

9

554

浙江

1050

196

100591

705

1910

福建

477

145

45475

980

1169

山东

519

239

118137

1321

2076

广东

1827

273

130831

2843

4420

广西

241

66

18674

20

100

海南

127

40

12839

1361

14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4)》、《中国港口年鉴(2014)》整理

就货运吞吐量来看, 2015年辽宁省沿海港口货运吞吐量为98354万吨,位列第4位。2015年港口旅客吞吐量为608万人次,位列广东、海南、山东、福建、浙江之后,处于中等地位。2015年辽宁省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为1798万标箱,在沿海11省份中排名第5位。

6、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一个地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辽宁省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达90630.8万吨,排放量低于广东、山东等省,辽宁自然保护区数量15个,排名第4。海洋资源的承载力影响和制约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趋加重。


4  2015年沿海各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比较

地区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污染治理当年竣工项目(个)

自然保护区数量(个)

治理废水

治理固体废物

天津

19011.3

17

0

1

河北

108562.0

36

2

3

辽宁

90630.8

9

5

15

上海

43939.2

38

1

4

江苏

204890.0

186

3

4

浙江

149380.4

338

26

6

福建

102051.7

54

59

12

山东

180022.3

77

11

31

广东

177554.0

168

4

50

广西

72936.3

49

5

2

海南

7955.8

0

1

19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

(二)发展潜力

1、辽宁省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通过沿海省份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尽管辽宁海洋经济总量及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还处在中等偏低水平,但近几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从绝对数量上看,辽宁省在2003-2015 年间,海洋产业总产值已增长了7.43倍,在增长速度上,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24.60%,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地区经济增长率(16.27%),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整体目标,这种增长势头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得以保持和加强。

2、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较大

海洋产业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指标。通过沿海省市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目前辽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态势良好,“三二一”模式的海洋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此外,近年来辽宁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以海滨旅游业、海洋渔业、船舶修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化工业等为主的海洋产业结构体系,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都呈现较好的潜力和上升势头,因此辽宁海洋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3、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大

辽宁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种类众多且资源量充足,海洋生物种类就有520种之多,其中包括鱼类 30 多种、虾类 20 多种、蟹类 10 余种、贝类80余种以及海藻类60余种。通过沿海省市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虽在养殖方面均不及排名第一的省份,但仍然是我国著名的海水养殖大省。近些年辽宁逐渐从传统的养殖方式优化升级为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方式,正在努力实现海洋水产养殖现代化,在养殖种类、产量和产值方面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远洋海产品捕捞方面,辽宁依托其区域内的国有渔业企业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沿海地区中排名较为靠前,在环渤海区域内超过山东、河北及天津地区;在水资源、湿地面积、盐田面积、海盐产量这四个方面,辽宁省的优势也比较突出。

4、海洋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

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力支撑。辽宁在专利授权数、拥有发明专利总数具备显著优势,居沿海地区前三名行列,这些海洋科技上的优势,有利于海洋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助于海洋科技人才和骨干企业的培育。此外,国家增加了资金投入支持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海洋高新科学技术方面的资金运用,保证了辽宁的科技兴海战略深入进行。

5、海洋交通优势明显

辽宁省具有宝贵的沿海地缘优势,在辽宁省整个海岸线上,分布着各种港口和产业基地,拥有众多优质的商业港口资源,在这些港口资源中,可以建成不同吨位级别的深水泊位。大连港、营口港以及鲅鱼圈港等,均是辽宁省的优良港口,正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展壮大。通过沿海省份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辽宁在生产用码头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数、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且极具发展潜力。尤其是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大连港的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已跻身世界大型港口前列。此外,辽宁省衔接着东北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也将为辽宁建设海洋强省提供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6、海洋生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近海水域水环境日趋恶化,是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辽宁省沿海大中城市密集,石化、冶金、造纸、印染企业众多,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通过沿海省份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做的较好,2015年辽宁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为15个,在沿海11省市中处于第4位,自然保护区数量远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河北地区。辽宁省沿海区域长期荒芜的滩涂得到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这将为辽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生机活力。

二、辽宁建设海洋强省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海洋经济总量及贡献度偏低

“十二五”时期,与其他十个沿海省市(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比较,辽宁海洋生产总值排名第八,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广东等海洋强省有较大差距,海洋经济对辽宁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也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2、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十二五”时期,辽宁海洋第一产业在本地区海洋经济中的比重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高,以2015年为例,辽宁海洋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10.7%,高于广东、上海、天津、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区,仅低于广西和海南。

3、海洋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辽宁省在水资源总量、湿地面积、盐田总面积、海盐产量等方面都具备一些先天性优势,但与海洋强省广东、山东、上海等地区相比,辽宁的海洋资源开发效率不高,导致海洋产业增加明显偏低,以2015年为例,辽宁海洋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29.6%、山东的34.7%、上海的62.7%,这与辽宁海洋资源的地位并不相称。

4、海洋科技实力较薄弱

海洋科技实力主要体现在海洋科研机构数、从业人员、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课题数、专利授权数、拥有发明专利总数等指标中。“十二五”时期,辽宁多数指标排名靠后。以2015年为例,在11个沿海地区中,辽宁从事海洋科研人数2246人,排名第6;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量442篇,排名第8;出版海洋科技著作14部,排名第7;海洋课题391项,排名第8。

5、海洋交通建设有待加强

辽宁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数194个,位于广东、山东、浙江之后,处在全国第4位。辽宁省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在沿海11省市中排名第5位,与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名广东相差2622万标箱。此外,就环渤海地区而言,辽宁省在港口吞吐量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仍面临以天津港为首的津冀沿海港口群和以青岛港为首的山东沿海港口群的激烈竞争。

6、海洋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辽宁省资源和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海洋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还较大。由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较重,典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在污染治理方面,2015年辽宁省环境污染竣工项目总计为14项,与其他省份相比数目较少,在沿海11省市中排名第10位。

三、辽宁“十三五”时期建设沿海强省的保障措施

1、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一是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利用辽宁省陆域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实现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与陆上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提高辽宁省海水利用装备国产化水平和海水利用设备科技含量,并广泛应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提升海洋装备工业设备成套化水平。二是着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构建和完善“海-陆-空-”有机结合的,集合传统运输、现代运输、信息和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型、集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利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发展“辽满欧”、“辽蒙欧”陆海联运,重点解决辽宁沿海港口与铁路和航空方式的衔接问题,增强海陆、海空的联运能力,形成结构分明、有机衔接、运作高效的综合性多式联运体系。

2、优化海洋产业区域布局

一是以航运、旅游、渔业、船舶修造业为重点,建设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该区域要形成以大连为核心,丹东和营口为两翼的“V”型海洋经济综合区。二是以渔业、油气业为重点,建设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重点打造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以及沈营工业走廊先导区。三是以油气、船舶修造、旅游业为重点,建设辽西海洋经济区,重点建设临港工业区、物流园区和船舶制造园区。

3、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以“深水”、“绿色”、“安全”和“高效”为宗旨,以“整合、共享、服务、创新”为途径,有效整合省内外涉海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共享省内国家级、省级重点海洋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关于海洋科技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进一步进行相关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二是建立高性能海上移动观测平台,提升海洋观测与海洋预报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海洋监测、预警、警报服务技术。

4、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投入

一是要鼓励海洋企业进行直接性融资,海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票据等债务性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二是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运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方式,支持辽宁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直接融资。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海洋经济发展中,也要加强企业和专业化实验室的联系,缩短新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及时回笼资金。

5、培养和引进海洋人才

一是要建立海洋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制度,从而加强教育与实践的联系,提高教育的适用性,培养出不同层次水平的海洋从业人员。二是要引导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形成一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高级技工为主体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三是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海洋人才,特别是海洋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海洋基础科技人才和海洋管理人才。

6、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制定并完善海洋信息化规划,建立健全海洋信息化管理机制;建成面向海洋管理和服务主题的多级信息平台;建立起高速、大容量和统一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建设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标准统一,并适应海洋事业发展要求的海洋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二是要提升海洋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满足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全面实现海洋信息化。三是要提高海洋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发展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技术、海洋水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





(李焱 系大连海事大学、辽宁沿海开放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副教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132016361和3132017084的研究成果)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