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七十五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5/9 10:01:00

加强辽宁数字安全治理

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的建议


                                                                                                              邵梦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我省将加快数字辽宁建设作为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省大数据管理局起草了《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规划》中提到安全是数字发展的第一防线,应当从数字安全角度建设数字政府,营造安全的数字生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在数字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应从制度建设、技术发展、人才培养、部门协同等方面加强数字安全治理。

一、推进数字安全制度建设,从根源保障数字安全有法可依

《规划》对于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保障能力建设这一主要任务提出要求,要健全数字政府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用制度推进数字安全的建设刻不容缓。我省于2022年已出台《辽宁省大数据发展条例》,提出数据安全责任制,规定了谁收集谁负责、谁持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但对于安全责任落实的细化规定还不完全。一是要细化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条例》,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自我审视,对《条例》补充完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字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为数字安全建设做好配套保障。二是加强各地区对法规政策的落实,定期调度各市、县等数字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我省应对“统一部署”进行试点建设,以沈阳、大连作为试点地区先行部署,对省内其他地区的数字安全建设提供范例,建立和落实权责明晰的安全责任机制,加强专门的内部安全机构的建设工作,协调各责任主体共同保障数字安全,再引导省内其他地区共同将数字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提高数字安全技术水平,提升数字安全治理效能

数字技术在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列为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要想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能,必须不断提高数据安全技术水平,我省科技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在数字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还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省内技术水平也不均衡,沈阳、大连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尚有滞后。对于数字技术整体落后、各地发展不均的问题,一是应当加快构建一体化数字中心,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建设,综合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的保障体系,加快以省政府为中心的数字安全系统整合,以沈阳、大连作为技术先锋,形成全省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加大数字安全技术研究力度,以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先进地区的数字安全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向广东、山东、浙江等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数靠前的省份学习,在省内发挥沈阳、大连的技术优势,由省政府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数据安全监测、网络攻击溯源等方面技术的研发,鼓励研究大数据场景下安全传输存储、隐私合规检测、数据滥用分析等技术,带领全省的数字技术共同提高,从而构建完善的数字安全屏障,提升数字安全治理效能。

三、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数字安全治理复合型人才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辽宁省极度缺乏既懂政府业务又懂数字技术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此,辽宁省要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安全治理人才,加强对数字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的政策支持,改善辽宁省人才外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一是从高等教育入手培养数据安全治理人才,要加快数据安全治理相关学科建设严格把控学科建设标准,优化现有专业设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数据工程等相关专业,将数据安全意识、数据安全基础知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管理、场景化数据安全治理等知识模块系统整合,着力提升青年对前沿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的专线实习通道,提供充分的数字实践空间,鼓励数字人才理论与实践并进,搭建好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涵养培育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生态。三是针对目前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的参与人员进行数字安全培训,提升其数字技术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工作,加强对人员安全保密管理,定期测试人员安全技术水平,验证人员安全应急处理能力,提升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四是优化人才引进和就业落户政策。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政策缓解了人才流失问题,但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省内应当继续加强对科技人才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住省内人才精英,共同助力我省数字安全治理建设。

四、加强部门协同建设,构建多元化数字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级政策要求,应当构建部门协同环境,推动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资产化管理,共同建立数字安全技术体系,多方位保障我省数字信息安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应当受到重视,全省应当共同落实数字安全建设,发展较快的沈阳、大连应当带领其他地区,在推进“1+N”的规划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中先达成“1+2+N”的过渡模式,逐步构建全省协同的数字安全治理体系。一是应当建立省内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速推进省市两级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专门的云平台建设部门和数字安全屏障建设小组,统筹做好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和保密工作,确保安全屏障与“一朵云”体系同步建成。二是加强对数字安全的重视,建设高性能电子政务外网和内网,全面推进各级电子政务网络优化升级,实现智能网络、智能运维、智能安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密监测预警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机制,定期开展各部门的网络安全、保密和密码应用自检和互相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将监督检查结果纳入政府部门考核中,以督促各部门提高对数字安全的重视。三是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充分利用企业、研究院等第三方的技术能力,构建数字安全的空间屏障,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等数据确定统一评级标准,在云系统中进行分级保护。四是各地区建立健全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数字政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设立监测监督小组,定期对政府数据进行主动监测、智能感知、威胁预测等,强化日常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拓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范围,加强对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网络泄密事件预警和发现能力。






作者单位:

邵梦琦 辽宁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