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六十一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3/8 13:48:00

RCEP背景下推进辽宁与日韩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议


黄庆波


      当前,RCEP区域已成为辽宁对外规模最大、吸引外资增长最快、对外投资占比最高的经贸合作区域。2021年,辽宁省对RCEP国家进出口额达2531.8亿元,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3%;RCEP国家在辽宁省实际进资10.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倍;全省备案对RCEP国家投资企业21家,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44.3%。其中,辽宁与日韩地理相近,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互补。在货物贸易方面,日本是辽宁省第一大出口和第四大进口市场,韩国是辽宁省第三大出口和第六大进口市场,并且日本和韩国是辽宁技术和高端元器件的主要提供方,辽宁与日韩生产网络是辽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RCEP为推动辽宁与日韩产业链融合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RCEP生效有利于推动辽宁对日韩服装、机电、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根据辽宁统计年鉴公布的主要商品出口数据显示,辽宁对日韩主要出口皮革服装、电动机及发电机、水产品等(表1、2)。在RCEP协定框架下,日韩对中国在皮革服装和水产品的关税减让承诺力度较大,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在10年内削减至0。此外,韩国对中国在变压器、机床等商品的进口关税也将在10年内削减至0。由此可见,RCEP生效将促进辽宁对日韩出口服装以及农产品,并且增加对韩国机电类商品的出口。

      二是RCEP生效有利于降低辽宁从日韩进口高端钢材、石化原料以及高端机械等中间产品和设备的成本。根据辽宁统计年鉴公布的主要商品进口数据显示,辽宁主要从日韩进口合成纤维长丝机织物、钢材、电动机及发电机等商品(表1、2)。在RCEP协定框架下,中国对日韩在上述商品中的关税减让力度均较大,大部分在10年关税降为0。

       一、辽宁实施RCEP在产业链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在机电行业对日韩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依赖较大,行业龙头企业未充分发挥作用。当前,辽宁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例如沈阳生产销售的国产机器人,其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部件大多从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国内厂商主要完成机械、控制等组装集成部分,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薄弱,行业企业以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为首,但并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而其他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承接与日韩在机器人行业的合作。

     (二)精细化工企业普遍市场竞争力较弱。日韩在化工行业逐步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而辽宁的石化产品产业链大多都比较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精细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为产品投资较少,附加价值高且利润高,精细化工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研发投入较大,而我省对化工行业的创新投入动力不足。以抚顺和盘锦为例,重化工主导的资源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在RCEP框架下,化工产品出口成本将降低,可能面临难以匹配日韩化工行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需求问题。

     (三)钢铁产能过剩,同时从日韩进口钢材将给省内钢企带来压力。钢铁行业作为我省最大的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同时,每年从日韩大量进口钢材,原因是我省的钢铁产业主要进行原材料的加工,即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进行提炼,出口的钢铁大多为粗制钢,而从日韩大量进口轴承钢等高端钢材。在RCEP框架下,辽宁从日韩进口高端钢材的成本将降低,但对于我省内钢企而言,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辽宁与日韩贸易合作的重点行业中,缺乏自主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是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自主研发成本占比过低或使产品无法达到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进而可能无法享受RCEP带来的关税减让,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失去竞争优势,继而引发贸易“马太效应”。并且,企业科技成本的转化率低,表现为科研资源的投入低和缺乏高精尖人才。例如辽宁在化工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不足2%,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根据辽宁省农科院的数据显示,科研人员每年有3%-5%的流出率。

      二、辽宁在RCEP建立的中日韩关系下推进与日韩产业链合作的建议

    (一)以引进日韩高端制造等产业为抓手,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等未来大规模产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引领辽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以恒大新能源项目为辐射带动,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电控、电机三大领域,积极对接日韩等国内外电池前沿地区,引进松下、LG等国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由此推进辽宁与日韩制造业融合发展。在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领域,充分发挥沈阳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优势,加快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以浑南大学科技城为先导区,以整机装配制造区、零部件配套区等五大功能区域为核心,在日韩实行全产业链招商,以新松机器人公司为龙头,加快引进研发、零部件制造等配套企业,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二)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效益增长转变

      对接日韩化工行业精密化、高端化发展需求,优化辽宁化工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和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大连和盘锦围绕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战略布局,拓展精细化工产业链。大连重点发展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盘锦重点发展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改性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精细化产业;沈阳重点建设高性能催化剂、绿色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项目;抚顺形成高性能纤维、石油树脂、炼油催化剂等新材料产业基地;辽阳重点发展特种聚酯和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本溪围绕“药都”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等。推动辽宁各地精细化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差异化、专业化、高端化格局。

    (三)严格控制新增钢铁产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法规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对钢铁行业“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通过资产重组、关闭停产等方式对亏损超过三年的钢铁企业予以出清,逐步将分散在各市的钢铁产能逐步向营口鲅鱼圈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拉长钢铁产业链条,重点建设高品质钢铁材料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钢铁行业的信息检测和预警机制,强化过剩产能的跟踪治理,提升钢铁行业的供给效率。与此同时,鼓励我省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提高省内企业与日韩进口钢材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开拓高附加值产业

      在政府层面,加强在机电、化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建立省级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通过财政返还、减税费等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支持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引进高级人才包括薪酬、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层面,对日韩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迎合日韩方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产业、创新产品的开拓与研发。例如针对日韩对辽宁水产品的高需求量,以大连凯洋食品有限公司、水一方食品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均可以结合韩方需求,创新以鱼糜制品、即食鱼罐头等更加多元化的精深加工水产品,以此提升我省对日韩出口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其他企业也应强化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积极参与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工程应用等产业全过程,进而改善辽宁与日韩贸易的低附加值现状。




作者单位:

      李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深圳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孙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黄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

      黄庆波  大连海事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