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五十八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1/22 11:02:00

关于辽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林春    李萌萌  陈艳华  


辽宁作为早期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基地,耕地面积广阔,农业从业人口基数庞大,提振农村经济是辽宁省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要实现辽宁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只依靠农民自身和政府政策是行不通的,还需有效金融的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一、现阶段辽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利用率较低

近十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相对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金融基础知识匮乏,部分农民缺乏对金融产品的热情。受地理位置限制,农村的消息依然相对闭塞,农民对于银行推出的助农金融产品缺乏足够了解,这给有金融需求的农民造成了阻碍。同时,由于部分金融产品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比如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和小微企业,其产业主要依靠活体动物或植物,无法提供满足银行需求的抵押品;而对于传统的房屋、土地等抵押品,由于财产权利不明确,抵押程序往往也比较繁琐,从而无法获得金融支持。

(二)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辽宁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重视,辽宁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及涉农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尽管如此,辽宁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尤其是对从事畜牧业、林业等的农民和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对于还款期限较长的贷款产品需求较大,但这类产品往往需要抵押品,而不少农民缺乏合格的抵押物,从而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银行虽推出了一些无需抵押的信贷产品,比如建行的“裕农快贷”、工行的“兴农e贷”等,但该类产品有同质化倾向且产品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农户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且农业经济收益率较低。受逐利本质驱使,农村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往往会弱化支农业务,将吸收的存款向城镇等发达地区转移以获取更高经济利润,导致大量资金流出农村地区。

(三)辽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2004年,辽宁省被列为第二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单位,辽宁农村金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但长期立足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多只延伸到乡镇,下沉到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农村居民获取专业的金融服务仍然存在阻碍。首先,受前些年金融危机和人员分布分散的影响,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承担在农村设立营业网点的高成本,国有商业银行大多从农村地区撤出,当前辽宁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业政策性银行、邮政银行和信用社等为主,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不足。其次,农村金融服务人员不足,这不仅体现在农村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上的不足,更体现在从业人员质量上的欠缺,很多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无法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也缺乏金融创新的潜能。

(四)辽宁农村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辽宁地区的农村分布比较零散,给商业银行在信用信息收集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辽宁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信用环境的滞后,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体缺乏识别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冒名贷款等金融诈骗案例时有发生。金融诈骗的发生会影响整体农村金融大环境的发展,提高农民请贷款门槛标准,增加农民融资难度,也对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辽宁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证券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不够规范,监管机构未能起到充分的监管作用,这给辽宁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一定的信誉危机。

(五)农产品的生产面临一定风险

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主体是农民,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是自然风险。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寒冷期长,降雨分布不均匀,容易受到干旱、冰雹、低温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尤其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农民收入难以保障,农民还贷收入不足,导致银行坏账严重。二是市场风险。当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时,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低于预期,造成“谷贱伤农”。三是经营风险。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二十大中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对市场的错误估计、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而遭受到严重损失。

二、辽宁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辽宁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既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数字辽宁,又需不断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依靠数字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以较低的成本服务于偏远地区农村居民、小微企业和贫困居民等受到金融排斥的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密度低的问题。其次,数字普惠金融结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随着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普及,通过数字技术银行可以获取更多农民的信用信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填补了农民信用空白。最后,数字普惠金融没有信用评级和服务费用门槛,操作程序简单,可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效率。

(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金融知识普及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辽宁省近年来不仅人才流失严重,还表现出人才向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特点,导致流入农村的专业人才较少。一是银行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机制,吸引高质量人才流入,而对于已经进入金融系统的人员,则应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其金融素养,并规范其业务操作流程,促使其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普及金融知识。线下一方面可以在县域的营业网点采取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深入农村以开展讲座等形式向农民讲解金融知识,介绍金融产品,提示金融风险。线上方面,随着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兴起,可以利用相关视频号发布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等案例分析,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创新抵押物贷款方式,加深与科技的结合

辽宁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依靠农业生产条件的优越性,畜牧业、渔业和种植业得到了综合发展,例如清原龙胆、丹东草莓、建平苦参、辽宁绒山羊等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是辽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加大特色支柱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方面,创新抵押物贷款方式。对于传统房屋、林权、土地等抵押物,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对于房屋、土地等开展确权,明确农民财产归属。在此基础之上,还应积极拓展抵押物的范围,对于苦参、草莓、绒山羊等特色产业,可考虑将权属明确的农业设备或者活体牲畜列入抵押物范围。另一方面,要加深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结合,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以农行推出的“智慧畜牧贷”为例,是金融机构有效实现畜牧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创新的典型。将场景金融与信贷服务实现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先进的物联网端设备,真正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有效提高农业贷款投放额度,切实为涉农企业带来福音。

(四)健全信息平台,加强政府监管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上,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各个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收集农民及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平台。对农民及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分类,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农民及小微企业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于失信者也要纳入征信体系,在信贷、税收等方面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激励和规范农民和小微企业的行为,使农村金融整体信用环境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响应习总书记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号召在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平台作用的前提下,结合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对信贷发生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提高农村金融稳定性,防范金融诈骗的发生,改善辽宁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

(五)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工具风险防范功能

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信贷服务,还包括基金、保险、期货、证券等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类型。在以金融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农村产业与投资理财、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经营模式,满足农民及小微企业日益丰富的多样化需求。在拓展金融服务的同时,应对保险和期货等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功能给予一定的重视。农民及涉农小微企业因其产业性质特殊,往往比其他产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对于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会产生更大的需求来规避风险。保险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防护网,在“三农”领域起到一定风险防范和风险共担作用。当意外发生后,农民的损失能够得到一定补偿,可以有效遏制信贷违约的发生。而期货具有良好价格风险规避功能,农民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购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对冲风险,保证自身收益的实现。

 

 

作者单位:

 

      林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孙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李萌萌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硕士生

    陈艳华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硕士生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