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建言  ->  详细内容
建言(第四十六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0/28 9:05:00

我国婴幼儿睡袋行业的现状及未来

发展建议


王鹿锜 樊璐


我国睡眠经济起步较晚,婴幼儿睡袋等睡眠产品则是近些年兴起的行业。婴幼儿睡袋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从刚出生到3周岁的儿童,其父母绝大部分是85后和90后,他们受高等教育,不仅注重科学的育儿理念,更加注重高品质的睡眠方式。知道睡袋的好处已不只是保暖、防惊跳等基础作用,更有助于婴幼儿自主睡眠习惯养成。年轻一代的父母们深受网络测评、小红书APP等电商媒介影响,有较强购买力,进而激发了婴幼儿睡袋等睡眠产品的市场活力。

一、我国婴幼儿睡袋行业的现状分析

1.市场潜力巨大,但缺少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

我国每年儿童用品消费约6000亿元,儿童消费已达家庭总支出的30%左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增长率较第六次普查增长5.38%,年均增长率提高0.53%。伴随全国“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陆续实施,未来婴幼儿市场拥有数量可观的消费群体和可待不断挖掘的市场潜力。而婴幼儿睡眠产品具有一定的刚需性和迭代性,体现在婴幼儿父母们与时俱进的育儿理念、消费观念和能力的转变以及消费者需求逐渐从睡袋的柔软度、舒适性向多功能性、高质量和高性价比转变。

在家纺环境整体呈上升趋势带动下,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很多主流家纺大企业也转变思路,创立旗下儿童家纺品牌。以梦洁宝贝为例,营收额逐年上涨。国内大部分从事婴幼儿睡袋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止有睡袋,还涉及其他领域。专门设计并销售睡袋的企业较少,自主研发能力弱,比较畅销的品牌大多以国外公司设计、国内生产模式。比如,在天猫婴幼儿睡袋前十名热销榜单中排在中间位置的厦门巢儿尚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的加拿大设计、国内生产的儿童睡袋。国内婴幼儿睡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缺少初创型高新企业的加入,以带动国内睡袋行业整体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意识。

2.产品间质量与价格差距较大,全过程监管不彻底

国内睡袋市场存在“两头大、中间细”困境,要么高性能高价格,要么价格低但功能性不足,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些企业将纺织技术从40支精梳面料提升到50支不等,质量虽有提升,但效果不明显;还有些与国外实验室合作研发恒温、抗菌纤维等作为产品高科技创新卖点,在品牌代言和社交媒体广告运营、科技成本投入较大,导致产品成本及零售价大大提高,与一些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的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低价格抑制了再生纤维等科技投入,部分睡袋产品也达不到国家A类婴幼儿安全技术标准。

如今,电商平台等线上购物模式广泛普及,网购物品质量溯源较难查证,消费者只能靠商家在广告宣传中提及的质量认证证书或检验报告了解产品质量,如遇质量问题很难进行面对面维权与第三方鉴定。而在市场上销售的睡袋产品大多只有出厂检测和相关部门抽检,缺少从产品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过程监控监管,缺少产品在质量价格方面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仍无法实现每件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真正做到质量与价格相匹配。

3.产品功能虽围绕顾客需求,但缺乏自主研发特殊功能纤维能力

在原料升级和纺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国外知名品牌和国内成熟企业相比,我国儿童家纺企业仍具有一定差距。值得肯定的是企业在深化纺织工艺、版型设计和研发抗菌面料等方面已明显升级,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就行业内口碑较好的杭州贝咖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母婴品牌Babycare来说,建有独立实验室,在中美韩三国均设有产品设计及运营团队,与多个国际知名企业有战略合作。其睡袋主要成分k-temp™太空棉,柔软度可达普通棉两倍,是德国纤维与航天纳米因子融合而成能够动态保温的原料,获中国纺织科学院17项专利认证等荣誉。

现阶段,国内生产销售睡袋的大部分企业是与国外科技公司合作研发的形式,自主研发高新技术材料的能力略显不足。对于一些想要突破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等前期支持,由于受企业规模、融资及投资周期长等条件制约,企业很难把大部分人力、财力等资源集中到产品高科技研发环节,致使产品研发还需借助国外力量。未来深入自主研究功能性纤维和多元化纤维组合等面料创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受地域、原料价格等影响,阻碍了纺织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是全世界纺织大国,纺织类企业大多集中在南方城市,北方企业较少。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近百个纺织特色名镇,大多数在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南方城市。在纺织企业间的区域联动作用下,从事睡眠产品等婴幼儿纺织企业大多也落户于南方,缺少南北方企业的纵向与横向交流、企业间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的有效整合,龙头企业的标杆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受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棉花作为睡袋生产主要原材料,其价格近年来持续增长,本年度再创新高。截至10月,棉花价格已突破2万元/吨。然而,纺织企业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多地实行限产限电,纺织企业的开机率略有降低,棉纱类成品价格虽小幅下跌,但未影响棉花价格整体上涨趋势。中小企业由于前期市场投入大、融资有限等条件制约,原料价格提高,极大程度地压低了企业对未来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发展的投入,相比大企业而言影响较大。

二、关于婴幼儿睡袋行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部门应适当扶持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激发市场活力

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在于创新,重点在于专利保护。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投入占比较大,但因资金有限,限制了后续生产、销售等投入。若要让大量初创型高新企业能顺利进入纺织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自身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意识提高,更离不开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

政府应以扩大初创型高新企业的准入范围和减税范围,以延长亏损弥补期限,降低增值税税率等降低企业成本为手段吸引企业进入市场;鼓励企业对现有纺织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支持企业用于科技研发项目的投资和融资,必要时给予政策和财力双向帮助;政府应与企业联手吸纳高科技人才,通过降低初创型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和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等优惠政策,来辅助企业引进并守住人才。

2.加强企业市场细分,突出产品设计功能上的异质性

企业应明确自身发展状况,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找到一个或多个需求,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将所销售睡袋产品按确定目标的需求进行设计和营销。睡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绝不不只起到保暖作用,而需体现出商品的异质化功能,异质化体现在每个人对它的功能性需求不同,是对企业产品设计之初预判能力的准确性考验。

强化产品设计异质性离不开创新性。婴幼儿睡袋产品设计的难点在于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发育程度、睡眠习惯及外部温度等影响,在一件睡袋产品上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能同时满足才算得上是畅销款。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生产环节,营销模式创新同等重要。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联合营销使各成员以较少费用获得更大营销效果,发挥各自特长,将彼此利益最大化。数字经济时代,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一直处于优势,通过企业结盟,生产出更人性化产品,提供更个性化服务,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

3.建立纺织业生产管理数字云平台,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供给侧结构深入推进,我国纺织企业已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基础装备智能化、产业结构优化等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纺织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虽建有棉联纺织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但并未实现行业内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政府等多个部门的闭环管理,中小企业深受价格变动、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等影响。

通过建立纺织业生产管理数字云平台,将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全纳入到平台中,建立从设计、采购、生产、运营、物流和监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平台,以深入推进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建议如下:通过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创建功能性纤维研发中心,政府给予技术咨询和财政支持;助力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创新场内场外联动渠道,着重解决企业重难点问题;加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合理定价、规划产业布局,打破市场壁垒,以数字经济推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布局并建成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行业内物流数据互通共享、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全方位协同发展全国各地纺织企业,缩短地域限制。

4.鼓励废纺回收再利用,助力国家降碳行动

我国废纺回收再利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废纺基数庞大。每年约产生2000多万吨左右,主要来源于企业和生活,最难处理的是生活端废纺,大部分被填埋或焚烧处理,回收利用率较低,对于深入研究废纺回收再利用已迫在眉睫。

政府层面:第一,健全完善废旧纺织品分类体系和管理方法。分步细化分类项目,优化管理办法。通过社区宣传等方法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普及相关知识,并引入有环保资质企业进社区。第二,进一步完善该领域的市场监管体系。由于我国现有废纺回收企业数量有限、分布分散,导致监管力度有限,应杜绝“作坊”式回收加工工厂等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滥竽充数,对企业进行实时监管追踪,及时反馈信息。第三,与“互联网+”结合,创新再利用方式。如:“互联网+废纺再利用”、“互联网+网格化监管”等。第四,加大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降低新废纺回收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企业成本;第五,建立并完善纺织环保企业等级考评制度,鼓励企业研发废纺再生技术,给予融资、信贷等资金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方面:首先,应增强纺织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其次,加强回收再利用技术学习交流,定期组织中小企业向成熟企业参观、交流与学习。企业对自身所产生的废纺应先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以降低自有废纺量。也可以多企业联动,将回收的部分睡袋等纺织品作为二手出售或捐给贫困地区等形式。最后,对于我国已成立的废纺回收企业,应深入研究更先进、更环保的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加大回收预处理能力建设。

作者单位:

王鹿锜 墨尔本大学研究生

 樊 璐  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