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会刊  ->  详细内容
辽宁发展与改革(第68期)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2/23 10:36:25

辽宁发展与

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添动力    

 

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彰显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智慧和担当

为应对明显增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正式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中国新发展格局预示着企业利好的新希望”“谋划新发展格局,既结合了中国实际,也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大势”……一段时间以来,新发展格局成为国际社会解读中国经济的热词,世界普遍看好其中蕴蓄的中国经济新能量。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有利于激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又将为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中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在世界眼中,中国始终展现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魄力和定力,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3.2%,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1%,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事实证明,中国牢牢把握住了发展主动权,中国经济拥有足够韧性。

观察中国新发展格局,能够清晰听到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铿锵足音。内部可循环是中国经济的优势。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完全具备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增添动力的能力。同时也要看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事实上,即使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等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不断分享发展机遇、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巨大潜力。

中国的新发展格局,无疑将给世界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创造更多发展红利。世界银行近日就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发布专题报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外资企业选择到中国发展。中国商务部近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9.1%的外资企业表示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美中贸委会最近对150余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年来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外企在华生产经营创造了便利,美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欧盟企业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希望成为中国发展故事的一部分。正在筹备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均展览面积将比第二届增加14%。美国《财富》杂志报道指出,今年以来,外国对华投资一直稳步增长,全球投资者比以往更看好中国。外资企业对中国投下信任票,充分展现了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负责任之举,体现了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彰显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智慧和担当。

<来源:人民日报>

 

 

国内大循环不是闭门造车

 

 

专家们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挑战,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国将更加重视国内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场开放基础上继续开放国内产品市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大循环不是闭门造车,我国稳步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融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国内市场优势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整体形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挑战,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形势下,我国主要以开放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外资外贸方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大进大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构建新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国内市场,把国内市场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根基。

新发展格局主要考虑的是增强开放主动性、加大改革力度,以我为主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国内经济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苏庆义接受采访时指出,双循环是在不改变对国际循环重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有前提的,要大力改革,破除国内经济循环中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充分挖掘本土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要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有人认为,该提法强调自给自足为主,这是片面的理解。其实,国内大循环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魏浩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提振内需,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稳定性。

开放领域范围扩大

专家指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下,我国对外开放领域范围将日益扩大,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进入高水平开放新阶段,开放与改革融合、开放倒逼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我国正在顺势而为,加快建立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张菲认为,在外部摩擦、风险及不确定性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对外开放的路径和方式可能会根据新情况有所调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魏浩表示,我国将更加重视国内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场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开放国内产品市场。

魏浩表示,随之产生的变化会有很多,我国利用外资部分标准将会发生变化考察外资部分标准重点将从出口创造能力转变为服务国内产业价值链能力我国外贸政策重点将从过度强调出口转变为出口和进口并重,将积极扩大进口服务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内市场发展;以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型外资外贸额有望增加,将会给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鼓励市场主体创新

有人认为,新发展格局是在外部压力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提出的。专家表示,这种提法显然站不住脚。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顺势而为的主动选择。魏浩分析认为,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实现联通和融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确保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魏浩表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对外开放,也是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将会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对外开放将新增产品市场开放,对外开放将倒逼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将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这必将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创造新发展机遇。

苏庆义认为,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几方面显著特征。一是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中美大国博弈加剧。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瓶颈。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上述因素使得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更大挑战,需要更加重视国内大循环。

面对新形势,进一步对内开放已经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

从开放受益主体看,对内开放主要是对民营经济开放。刘志彪认为,要运用法律手段,破除针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壁垒和政策歧视,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破除各种行政垄断,实行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重点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和兼并收购发展,迅速做精做强,使其具备驰骋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

 

 

奋勇前进,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

 

 

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对于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刻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向外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最根本的还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要坚持不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是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是战胜挑战的高招。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依靠改革育新机、开新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

 

 

读懂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服务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5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在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经贸严重萎缩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着实难能可贵。

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的强劲表现,足以让国际上唱衰中国论者大跌眼镜。国际观察家的话,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疫情冲击是一次压力测试,既能检验中国经济的发展成色、发展能力、发展水平,也展现出中国经济所具有的稳定态势和深层优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风雨洗礼,更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底气。

信心和底气,来自稳定的经济基本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不仅具有大块头,也具有应对疫情冲击的超强免疫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宽广的国土空间、巨大的经济体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等,赋予中国超大规模优势。现在,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5月份,我国基本生活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经济基本面稳如磐石,足以抵抗大风大浪、避免大起大落。

信心和底气,来自澎湃的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体量变大,体格更健壮。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持续升温,前5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异常火热;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增长,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即使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依然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凭借着高质量发展释放的动能,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可持续、效益更好、水平更高。

信心和底气,来自独特的制度优势。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制度优势。正是党的坚强领导,才能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疫情冲击面前保持战略定力,让宏观政策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不搞大水漫灌,在平稳增长中实现转型升级。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日趋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再次释放巨大能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将来万一再遇到冲击,还有充足的政策空间。这种既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时又为未来留有余地的治理智慧,可以有力护航中国经济平稳向前。

中国经济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壮大的,只要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日报>

 

 


 

 

跨境电商成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逆势而上,均呈现两位数逆势增长的态势,跨境电商正在不断积聚外贸发展新动能。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专访时指出,新冠疫情对传统外贸方式冲击很大,但跨境电商增速显著成为稳外贸的主力军。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跨境电商市场

中国在全球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的三大贸易方式中优势明显,尤其是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成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魏建国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般贸易,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工贸易兴起,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市场份额各占50%。当前,一般贸易又获得大力发展,已超过加工贸易。这几年跨境电商异军突起,发展增速已超过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尤其在这次疫情出表现突出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欢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跨境电商市场。

跨境电商发展得益于全方位政策支持

上半年对于跨境电商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3月底海关总署发布政策,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6月底,稳外贸座谈会提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鼓励多元投入建设海外仓;7月份,海关新增跨境电商B2B监管方式开启试点。

在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政策、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支持,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突破疫情给外贸带来的不利局面。魏建国表示,上半年,跨境电商在线成交进出口总值超过6000亿元,增长6.7%,明显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跨境电商正在不断积聚外贸发展新动能。

跨境电商让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更畅通

尽管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打开中国电商平台,东南亚的香米、榴莲、咖啡、燕窝等商品从未断货。携手抗疫的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电商领域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

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在进出口中占比进一步提升。魏建国表示,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4.2万亿元人民币,虽然同比下降0.9%,但比我国外贸整体降幅还是要低了2.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9.5%,比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对下半年如何做好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工作,魏建国建议一是加大相关国家的网络设计和应用。网相连之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可以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二是重视相关国家的网络购物,特别是年轻人的海淘。疫情影响下,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和升级,居家隔离生活的刚需进一步拉动了新型网上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活跃,也成为了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机;三是制定完备的跨境电商法律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四是重视金融支持,除支付宝、微信外,推出更加便利和个性化的支付方式;五是与跨境电商发展相关的物流、和渠道等配套要跟上,如在相关国家进行物流布局,积极参与建设海外仓、物流园区等。

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总路线。魏建国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跨境电商也需要作出新的战略考量和战略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跨境电商发展,一方面推动相关一些国家顺应跨境电商蓬勃崛起的趋势,跟上后疫情时代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让相关国家享受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实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智能化,释放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加速制造智造的转变。发挥智能科技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当前,智能化浪潮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举,不少地方已展开一系列的实际行动。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路径,也是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这反映出,智能制造正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对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加速推动制造智造的转变。

当前,数字技术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正在重新定义生产链条,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制造呼之欲出。在数字化车间,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的交互、协作与赋能,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产业工人与工业机器人并肩工作,形成了人机协同的共生生态;而通过3D打印这一变革性技术,零部件可以按个性化定制的形状打印出来……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灵巧,生产线更加聪明,网络服务更加便捷,生产方式不断优化,上下游资源加速整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智能制造重在发挥智能科技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价值链。尤其是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后,可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驱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制造,从而提升产品的科技溢价。山东青岛的一份调查显示,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左右、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左右;江苏常州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当地企业智能化改造后,智能车间产值提高约70%,单位产值成本下降约20%。而智能化的全面深入,还会催生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生产和供给,更在于能够借助大数据与算法成功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流水线生产的有机结合。一些老字号品牌通过消费端数据分析,制造出更适合年轻人偏好的产品,能让老品牌获得新生。一些制衣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存储了个性化定制西装的所有信息,包括衣服每个部位的尺码、选择的材料、缝制时需要的工艺等,使得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款式、面料、风格、尺寸等细节各不相同的西装。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可以把线上消费端数据和线下生产端数据打通,运用消费端的大数据逆向优化生产端的产品制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迎来了更好的发展良机。5G基站以每周1万多个的数量增长,多家龙头企业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帮助中小企业加入智能化大军……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形成合力,持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将会让更多的制造企业受益,并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新动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企改革推向纵深活力大增

 

 

 

 

加快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2019年,国企改革蹄疾步稳,呈现出向纵深推进的态势。改革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过去一年,国资委紧紧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推动国企改革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有效激发了央企活力。

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国企改革作出新的部署。

国企改革改了什么,未来要往哪里改新年伊始,我们盘点过去一年的改革成效、展望未来的改革重点。

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

20178月实施混改以来,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中国联通总会计师朱可炳表示,联通混改之后,从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等方面推进改革,使不同资本实现了相互融合和股权有效制衡从业务板块看,混改激发出资源协同效应,推动联通实现业务转型,2019年前三季度,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40%

2019年,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我国有序推进、范围稳步扩大。全年中央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1000户,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00亿元。目前,已有2/3的央企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半数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在上市公司,各省区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49%。看成效,2013—2018年实施混改的央企子企业中,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超过七成。

激发企业活力,要靠变革体制,也要靠完善机制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2017年以来,国家电网下属科技型企业——中国电科院对关键岗位一线科研人员开展了岗位分红激励。分红激励保障了科研队伍稳定性,使企业核心人才保留率上升至98%,也让科研成果同激励对象收益紧密相连,有力推动了新技术研发。中国电科院副院长王继业表示。

试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东航物流在2017年混改之后,拿出10%的股权进行了核心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购买股权,有的还作了资产抵押。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李养民说,员工持股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真正绑定在了一起。近年来,全国已有181户企业开展此项试点,央企层面10户试点子企业已全部完成出资入股。

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也在稳步实施。目前,共有45家央企控股的95户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约占央企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的23%201910月,国资委又出台通知,从权益授予数量、授予价格、收益等方面入手,加大激励力度。

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国资委于2019年初出台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一年来,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施行,企业自主权更大,分配灵活性更高。

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央地重组

保利与中丝重组,南北船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挂牌……2019年,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十八大以来,先后已有22组、41家企业重组整合。

央企重组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星表示。

重组整合多样性、更好发挥规模效应,推动战略性重组

南北船牵手,正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船舶业进入寒冬,尽管近两年有所复苏,但形势仍不乐观,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成了国际趋势。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有利于企业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也让中国有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造船公司,有了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强国的底气。

南车与北车重组、宝钢与武钢重组、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重组……近几年,央企间战略性重组动作频频。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集中,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做强做精主业为目标,开展专业化整合

201912月,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揭开面纱。此前分属三桶油的油气管网由此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国一张网,未来可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桶油也可将精力集中于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下游炼化销售业务。专业化整合通过梳理央企同质化业务,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解决了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李明星说。

过去一年,国企重组还呈现出央地重组的新动向。20195月底,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的重组落地2019720日,南航集团宣布在集团层面引入广东省和广州市、深圳市确定的投资主体,成为多元股东的中央企业。“‘央地重组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彭华岗认为。

“2020年,我们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郝鹏表示,今年国资委将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各企业要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李锦认为,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重组有望迎来更多好戏’”

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实行清单管理,推进改革专项工程,向管资本转变

管企业转向管资本,是近年来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明确方向。2019年,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眉目渐清:国务院出台《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国资委发布授权放权清单、关于加快职能转变的方案……

更多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干预

2018年,国资委出台了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9大类、36项权责事项,清单之外无权力近期,国资委又对这份清单进行了修订。20196月,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发布,重点选取了规划投资与主业、产权、选人用人、薪酬激励、重大财务事项等5大类、35项授权放权事项。

一份权责清单、一份授权放权清单,形成了有机整体。哪些事项出资人直接管,哪些事项授权给企业,哪些事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一目了然、方便执行。李明星认为,清单管理有利于准确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也可以更好调动和激发企业积极性。

推进改革专项工程,充分发挥改革合力

20183月以来,国资委先后遴选出400多家央企子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实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不同于以往的专项试点,双百行动要在试点企业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外,20197月,上海、深圳、沈阳等地陆续启动了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国企改革正从点到面、全面铺开。

强化有效监管,实现放活与管好相统一

改革,在放活的同时,也要强化有效监管、实现管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做到管好,除要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健全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制度之外,还要完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

未来改革重点在哪里李锦认为,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混改,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二是要转变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郝鹏表示,今年国资委将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改革示范工程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用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激活发展潜能,有效对冲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

 

<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的多方面挑战,如何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如何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的突破,如何应对挑战并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717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邀请国内高层次专家学者举行了在线改革形势分析会。会议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要素市场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等议题开展讨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以下为专家发言实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重在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改革与开放的内在统一。扩大开放的重点向国内规则、标准等层面延伸,使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其二,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规则、标准等对接,将使服务业市场开放、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等关键性、基础性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推动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一、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点,又是开放与改革的连接点

1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的重点,也是释放服务贸易优势以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2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3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应对变局的主动之举,也是开拓新局的主动之举。

二、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形成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打破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各类有形和无形壁垒,全面实现服务领域的平等竞争。

2.以产业政策转型促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3充分发挥科技革命对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作用。

三、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对接

1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不完善成为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突出掣肘。

2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对接中形成倒逼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压力。

3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入国际管理与标准,推动这些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最高法发布意见 

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规定互相适用原则避免重复

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4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612日,证监会和深交所正式发布了4个规章及33个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在前述配套改革规则正式颁布后起草了《意见》,并在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现有《意见》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创业板改革,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表示,为避免本《意见》与去年发布的科创板司法保障意见重复,《意见》规定了互相适用原则,即本《意见》未规定的,人民法院参照适用科创板司法保障意见,本《意见》规定的相关举措对证券市场主板、中小板、科创板等其他投资者维权案件,也一体适用。

严格落实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据了解,《意见》全篇3700余字,围绕今年31日起正式施行的证券法第九条关于公开发行证券实行注册制的规定,坚持系统思维,根据人民法院民事、刑事、执行工作实际,从增强为本次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觉性、依法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依法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依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0条举措。重点内容包括三点:一是针对本次改革举措提出了配套司法保障意见;二是针对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司法制裁措施;三是以证券集体诉讼为中心对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出了司法改革举措。

本次改革将股票发行上市由原来的证监会核准改为深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为保障发行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意见》第3条规定,对在创业板以试点注册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所涉有关证券民商事案件试点集中管辖,将证券发行纠纷、证券上市合同纠纷、证券欺诈责任纠纷等一审民商事案件,指定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试点集中管辖。

在刑事审判方面,《意见》第6条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立法修改精神,提出支持依法加大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力度,并对依法从严惩治申请发行、注册等环节易产生的各类欺诈和腐败犯罪,提出了具体举措,还对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的修改完善以及典型案例的发布提出了要求。

在民商事审判方面,《意见》第7条重点围绕创业板信息披露特点,厘清不同责任主体对信息披露的责任边界,区分不同阶段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严格落实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人员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和证券中介机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核查把关责任;严格落实证券法第二百二十条确立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违法违规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民事赔偿款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时,其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为权利受损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便利、低成本的维权渠道。《意见》第四部分一方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另一方面也结合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成功经验对提升人民法院证券审判能力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意见》第8条立足于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围绕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和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两大价值导向,鼓励各级法院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证券代表人诉讼各项诉讼程序安排,并要求进一步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保护机构的沟通协调。

为拓宽投资者索赔的司法路径,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意见》第9条强调持续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通过诉调对接、先行赔付等方式,健全示范判决+委托调解机制,及时化解证券纠纷,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意见》第10条指出,人民法院在处理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时,要准确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尊重新旧制度衔接的制度安排,审慎评估、依法处理相关案件。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证券集体诉讼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相关司法解释和配套制度落地生根,努力推进证券民事诉讼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证券审判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切实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网-法治频道>

 

 

 

 

 

 



 

 

以新发展格局激发新优势

 

不久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意义?如何促进新发展格局更好落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启市场化改革,构建外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持续4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新变化,依赖国际大循环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难以适应新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红利的递减,中国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动能从出口投资驱动模式转向内需创新模式;随着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越来越紧迫,中国的科技发展必须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求我们逐步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济过去40多年的发展已经为全面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供给基础、需求基础和制度基础。在供给层面,中国不仅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在需求层面上,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不仅具有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制度和机制层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全国大市场也在各类基础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下运转畅通。相对稳定、相对独立、富有效率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形成新发展格局,还有更为深层的考虑。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在发展的同时增强安全的维度,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从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来看,我们要构建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的经济体系,就必须以内为主,在动荡复杂的世界体系中建立稳固的基本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我们需要在发展中解决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要持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断点和堵点,也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寻找到持续、安全、高效、稳定的动力源和支撑面。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就难以形成不断改进的竞争力、驾驭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当前,中国率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复苏经济,这既提供了时间窗口,也节省了战略转换成本。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将不断激发新优势,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日报>

 

 

 

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 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让财政金融政策精准施策,支持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畅通其血脉,提振其循环动能。

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除按规定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下达市县。此外, 疫情之下的货币政策选项,中国不仅做到了不大水漫灌,而且还坚持针对实体经济的一贯目标,既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市场难关,既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沉疴痼疾,又提振其市场信心。因此,中国多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释放的流动性,一直坚持对中小微企业的滴灌作用,确保流动性的精准有效。

较大的流动性,在二季度开始发挥效应。一方面,这些流动性不仅具有普惠性质,弥补了市场资金整体不足的短板,也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进行了输血,更给全市场挹注了信心。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也积极发力,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货币政策给市场流动性做加法,财政政策给市场主体减负做减法加速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步伐。在此情势下,二季度央行开始逐步调整疫情期间的货币宽松政策。

虽然上半年中国经济尚未转正,但是二季度经济增长3.2%,在全球依然一枝独秀。对此,世界银行(WBG)认为,中国经济虽然今年放缓至1.6%,但2021年经济增长或猛增至7.9%,这将是中国经济增速在20128”以来近十年的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认为,全球经济今年萎缩4.9%,中国将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

情势发生了变化,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也会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可总体概括为:一季度适当宽松,二季度适度收紧,但无论松紧中国都没有大水漫灌

中国经济第三、四季度和全年经济接力转正不是问题。但受制于全球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外部风险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外部市场受阻,内需市场不振,尤其是支撑实体经济基础的中小微企业,依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减轻负担。故而,货币政策还需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直达性地精准帮扶中小微企业。毕竟,在内外市场环境的压力下,中小微企业的市场造血功能不强,还需持续不断输血,保其生存才能提振活力。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中小微市场主体就是留得青山在

针对内外形势变化,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实,内循环不是靠大型市场主体领衔主演,激活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才能使内循环可持续下去。

大企业抗压能力强也无资金短缺之虞,融资难融资贵则是中小微企业的结构性难题。因此,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必须补上中小微企业缺金少银的短板,这样才能确保货币政策精准投放的有效性。尤其是楼市蠢动和股市喧嚣之时,货币政策更要关切中小企业,确保释放的资金不被截留和跑冒滴漏。毕竟,大投资的花钱买增长和楼市、股市刺激的内循环动力是不可持续的,让中小微企业充满活力才能夯实内循环的基础,实现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辽宁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

 

日,记者从辽宁省教育厅了解到,辽宁省高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企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实现科技成果省内转化873项,转化金额为2.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呈增长态势。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出台激励政策。省教育厅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高校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统筹专项经费用于奖励补贴;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率,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各高校结合实际出台科技成果管理、成果转化奖励、知识产权和专利转让等多项举措。

各高校转变工作方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变坐等上门为服务上门。多所高校与沈抚示范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重在科技供给、成果转化、共建平台、科技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主动服务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组织沈阳、抚顺、大连等地9所高校对接服务大连高新区,在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方面予以支持;持续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预计到年底,全省将建立高校地方研究院20个、高校企业研究院100个。

全省通过千名专家进千家企业”“民营企业高校院所行、各种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在省内实现转化,涌现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辽宁十强高校等一批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大连理工大学转鼓式压膜污泥干燥机一种有机固体废物焚烧一体化装置及方法两项专利成果,实现1000万元技术转让。东北大学零排放清洁生产氧化铝技术转化及推广,相当于使我国铝土矿资源扩大23倍。沈阳化工大学流化床两段气化等相关专利技术转化后,预计全省每年减少轻烧耗煤100万吨,减少粉尘污染10万吨。大连交通大学高速列车制动闸片制造技术转让金额达1500万元,预计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

 

来源:辽宁日报>

 

 

2022年 辽宁将创建20个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

 

近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到2022年,辽宁省将创建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20个、市级夜经济示范街区50个,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夜经济激发城市活力、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带来较大冲击,消费市场下行压力较大,发展夜经济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有效举措。

近日印发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辽宁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的原则,打造一批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性夜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夜间消费品牌。

据辽宁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爽介绍,辽宁将围绕夜购物、夜美食、夜休闲、夜旅游、夜健身等多种夜间经济业态,发挥各地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编制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在符合公共安全前提下,支持商业步行街等具备条件的商业街区开展户外营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夏季夜市、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夜间消费场所;鼓励发展“深夜食堂”,鼓励餐饮企业做大夜间餐饮服务市场,开展“辽宁百道特色名菜”“百家辽菜传承名店”评选活动。

为了营造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场景,辽宁将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二人转、皮影戏、评书相声、书画展览等文化业态将展现辽宁夜经济的独特魅力,生态旅游、冰雪温泉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将打造辽宁夜间旅游的品牌,城市绿地、自行车道、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化广场、冰雪运动设施的建设将为居民提供夜间休闲健身服务。

此外,辽宁鼓励商业街区、超市、便利店以及餐饮、洗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各类消费领域适当延时营业,在夏季和节假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夜间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为居民夜间消费提供交通服务保障。同时,强化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和整治,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夜间消费环境。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创新制度优化产业打造新引擎

 

 

 

 

近日,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仪器仪表制造业沈阳研究院)项目通过建设能力评估,成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万物互联的“神经枢纽”,建设二级节点将有力推动沈抚示范区工业从传统要素驱动向数据驱动、科技驱动、智能驱动转变。

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沈抚示范区当下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沈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示范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三区一引擎”发展定位和“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增长极”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力项目建设,推动示范区改革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税收同比增长27%

沈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抚顺片区正式实施托管,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设立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这些都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支撑。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依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原因在于在体制机制、产业体系、盘活闲置资源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沈抚示范区始终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今年上半年,示范区以用人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行政审批等九大领域40余项改革任务,并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努力为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模式和首创经验。示范区打破学历、资历、身份、职务职级界限,创新设置了“示范区身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700余人参与的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实现了部门和人员的双向融合、人岗匹配。

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方面,今年,沈抚示范区基于国际科技发展新前沿新方向、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填补省内产业短板空白、与沈抚两市实现差异化发展等,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氢能、现代服务业。以产业优化为牵动,示范区突出数字经济招商、突出“专、精、特、新”项目招商、突出工业产业集群项目招商、突出现代服务业招商、突出外资项目招商,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上半年,示范区共签约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等重大优质项目32个,投资额达853.5亿元;开复工项目88个,投资额达709亿元。

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示范区将进一步聚焦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筹备航天科技创新沈抚研究院,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一支队伍执法”等改革,夯实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积极为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蹚新路、作示范。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推动5G网络建设提速增效

 

 

截至86日,辽宁省完成5G投资36.4亿元;建成开通5G基站19019个,年内新增16972个,完成年初制定目标任务的84.84%;全省解决5G基站疑难问题(审批难、入场难、建设难、电力难等)6889个,解决率达98.54%……

为加快5G网络投资建设,辽宁省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营造最优的审批环境,提升企业便利度和获得感。

20193月,辽宁正式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实现了“一个中心”辅导、“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系统”审批、“一个平台”监管和“一张网”通办。

日前,《辽宁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省市联办”实施方案(试行)》和《关于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将解决目前全省5G建设类项目审批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全面推进辽宁5G网络新基建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据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祝国勋介绍,通过实行“省市联办”,形成项目审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可以打破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真正让数据跑起来,让企业少跑腿,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一次录入,一网通办”。

《关于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5G基站建设类项目(含室内分布及移动边缘计算节点项目),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开展项目设计及施工方案核实。对符合开工建设要求的出具策划生成意见,项目单位依据策划生成意见直接开工建设,相关工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管线接入类挖掘和占用道路项目依托工程审批系统,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对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相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联审批。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免予办理立项、环评备案等相关手续。

“辽宁已实现全省14个地市主城区、县城、重点产业园区、机场、火车站、港口等重要场所5G优质网络覆盖。”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志成表示,全省电信基础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投资,针对重点需求、重点场景和重点应用开展5G网络个性化建设部署,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教育、交通、能源、文旅、社会治理等行业和场景融合,积极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 返回 ]
友情链接: 世纪中天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改革网 | 广东体改研究会 | 公益智库 |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6号   电话:024-86913829  传真:024-86913829  E-mail:tgyjh2011@163.com
Copyright(C)2009-2019 All rights 技术支持:世纪中天 | 辽ICP备16002648号